找到相关内容154篇,用时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哈密(古伊吾)地区佛教信仰状态调查

    折罗漫山,在州北(即伊州)一百二十里,......匈奴谓之天山,过之皆下马拜。”这就是古代匈奴人对自然的崇拜。巴里坤县的哈萨克牧民,至今仍有崇拜天地、日月、星辰遗俗。每逢新月初升,他们便祈求新月降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1157946.html
  • 佛教与天主教

    世界得救的核心事件,其高峰在五旬节时的圣神降福,于是教会诞生,致力于普世万民。  僧侣与神父、修女  天主教总主教单国玺认为,天主教与佛教有许多相似之处,例如:神父、修女与佛教僧侣的产生都经过一定程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5758625.html
  • 论宗教道德对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价值

    自然物,使其为人类消灾降福,为人类的生存、发展服务,宗教及其道德的产生绝不是历史的倒退,而是历史的进步。进入阶级社会以后,社会力量与社会事物作为人类又一对立物或异己力量出现了。社会压迫对灾难深重的劳苦群众...

    贺汉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3161040.html
  • 诸圣心要

     神道魔怪如镜映 降福也好祸也好  皆己幻影休敌视 我愿虔修殊胜法  错误导议如谷响 理会也好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762106.html
  • 现代丛林中的“焰口”与“斋天”

    金光明会上护法诸天座前上香三炷,顶礼三拜,宣读《疏文》。念毕《疏文》,僧众敲动键椎唱颂:“佛慈广大,感应无差,寂光三昧遍河沙。愿不离伽耶,降福斋家,金地涌莲花!”然后三称:“南无光明会上佛菩萨摩诃萨!...

    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0973422.html
  • 佛学常见术语解析节选

    【一报还一报】 中国古代原有“报应”之说,谓上天能够降福罚祸,如《荀子·宥坐》说:“为善者天报之以福,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。”这种观点本于“天人感应”的理论,道教亦有“受天报施”(《太平经》)之说,然而“报应”之说盛行民间,当在汉末佛教传入以后。佛教把“报应”建立在“三世因果”的基础上,与中国传统的“报应”说不同。佛教认为:各人所受的报应都是自因自果、自作自受的,既非天降,亦非神罚。种善因得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2575562.html
  • 空海留唐归国--平安前期的密教美术

    祈神降福禄的现实观,也容易满足皇室与贵族的欲望。   密教美术的特征   平安前期的佛教,可谓真严密宗一枝独秀。佛教美术的发展,自然也以密教修法的相关道具为主流。一言以蔽之,密教美术一反佛像原有冥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1879118.html
  • 泰山上的宗教

    努力塑造出来的中国妇女保护神。在那个时代,一个妇女生不出一个儿子,在家庭里便没有了丝毫地位。但在宋明理学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氛围中,一个妇女怎能向一个男性神仙诉说内心之苦,或祈求他为自己降福送子呢?于是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386290.html
  • 成佛岩、宾公佛与正果寺

    寺名为“正果寺”,并把他出生之日农历五月初九定为每年的“佛爷诞”。从此正果寺香火日盛,每年“佛爷诞”前后,更是人生人海,四方善信云集,数日不散。   余宾成佛之后,其济世扶危、降福泽民的事迹更是多...

    巫国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35289286.html
  • 精辟妙文《西天梵音》揭秘中国佛教史(二)

    祈福消灾、代神降福赦罪的使命。佛教僧侣只是出家修行者,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和洁净的生活向广大佛教信徒作出表率。   他们必须严格遵守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恶口、不蓄私财、不做买卖、不算命看相、不...

    余秋雨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8094891711.html